• <li id="nbl3b"><tr id="nbl3b"></tr></li>
    <s id="nbl3b"><acronym id="nbl3b"></acronym></s>

      <rp id="nbl3b"></rp>
    1. 當前:高校 > 人物訪談 > >

    2. 高校首頁
    3. 院校連線
    4. 人物訪談
    5. 設計大賽征集
    6. 觀點話題
    7. 活動培訓
    8. 招聘
    9. 魯姱姱:學習與研究貴在持之以恒

      2020-11-01 中國包裝材料網

      簡介:  魯姱姱,女,漢族,1998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包裝工程專業2020屆本科生。大學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鄭州

        魯姱姱,女,漢族,1998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包裝工程專業2020屆本科生。大學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鄭州大學一等獎學金,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二等獎、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鄭州大學“創·夢”創新創業項目路演特等獎等,多次被評為河南省三好學生、鄭州大學優秀學生干部、鄭州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等,并以專業第一保研至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包裝工程專業2020屆本科生

      近日,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魯姱姱同學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影響因子12.3)發表題為“Solution-processed electronics for artificial synapses”綜述性文章。孫晴晴博士和劉旭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

        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111引智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和平臺的支持,也為鄭大材料學院一流的本科生培養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作為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包裝工程專業培養的優秀的本科生,鄭州大學包裝工程校友會(以下特稱校友會)特此采訪魯姱姱同學,希望通過她的講述,更全面的向讀者傳達科研心路歷程,以此啟發后進者。

        研究過程緩慢且艱難,但富有意義

        校友會:首先祝賀你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影響因子12.3)發表題為“Solution-processed electronics for artificial synapses”綜述性文章,這在鄭大本科生歷史上都是少見的,科研性文章發表非常艱難,能談談這篇文章是如何產生的嗎?

        魯姱姱(以下簡稱魯):這篇文章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開始的。大四上,在劉旭影老師講授的《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的課程匯報上,我匯報了個人非常感興趣的神經突觸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也是我現在所在的南京大學課題組的研究方向之一)。當時劉老師覺得我匯報的不錯,就鼓勵我更深入、系統地去學習,然后試著對這個領域進行一個更全面的論述,這給了我很大信心和勇氣去嘗試寫一篇綜述性文章。

        在劉老師的指導之下,我通過選題調研,大致確定了文章的題目及提綱。后來在由于疫情原因的超長假期里,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和總結這個領域的研究工作,推進文章的撰寫。由于我接觸這個領域時間并不長,建立并細化知識體系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我當時是把這個方向幾乎所有的文章全部下載了下來,一篇一篇閱讀與總結提煉,以及看它們的引用和被引,盡量客觀、全面地去看待每個研究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然后將其融入我綜述的體系下,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且艱難。在文章的一輪輪修改階段,老師每次都會給我提出很多的修改意見,從細化、深入再到精簡、強化,這個過程使我對科學問題的認識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后來投稿過程整體還比較順利,在這里我也要感謝劉旭影老師和孫晴晴老師對我的指導與幫助。

        校友會:文章中表述,基于溶液法(印刷法)制備的突觸器件具有低成本、易加工、可大規模制造等優點,是推動突觸電子朝著柔性、高集成三維神經網絡發展的有力候選技術。能談談這種技術嗎?

        魯:溶液法(印刷法)由于能夠以簡單、低成本、環保和高可控性的方式對功能材料進行均勻、快速制備,并且目前基于溶液法制備的突觸器件已經可以基本實現突觸基本功能的模擬和感知與運動系統中的應用。因此,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關鍵問題的解決,溶液法(印刷法)未來有希望推動突觸器件朝著柔性、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的三維神經網絡發展,這將使突觸器件有望成為后摩爾時代突破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有利候選以及應用到人工智能領域。

        校友會:您是劉旭影教授的學生,劉旭影是目前是包裝專業的學術先鋒,在你做研究的過程中,導師都是給你帶來了哪些幫助?你覺得學生與老師在做科研課題的時候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魯:劉老師可以說是我初入學術之途的引路人,總是會以最大程度的耐心對我進行指導,不光是在我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對我進行啟發、引導,還會在我遇到困難時以理解和鼓勵的方式,支持我、為我提出建議。還有后來指導我修改綜述的孫晴晴老師,她會不斷地引導我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和學習。

        老師于學生是良師益友,給予了我們充分地指導與支持。而我們學生則應該虛心求學、多思考,主動與老師討論、溝通,以便及時發現自身問題并調整,實現更深入的學術研究。

        掌握好平衡器,至關重要

        校友會:我們觀察到,你不僅僅是一位“學霸”,同時在課余時間參與了很多其他項目,比如“敷愛之源——開啟醫用敷料修復創傷新時代”這個項目,獲得2018年“創·夢”創新創業項目特等獎,能談談這個項目是什么嗎?

        魯:這是一個大學生創業計劃類的比賽,我們當時是以實驗室的新型醫用敷料技術為核心,針對當前敷料市場現狀并結合互聯網思維,設計了一份關于醫用敷料初創公司的企業計劃,希望所創公司可以為社會醫療行業和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敷料產品及服務。當時我大二,還在學院的天然高分子實驗室(大三我才進入劉旭影老師的課題組),就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以及不同學院的同學利用自己的專長,一起參加了這個比賽。參加的初衷是想探索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并希望能在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將科研成果落到生活實處。

        校友會:你同時擔任著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主要負責哪方面的工作?這是否給你的學業帶來了壓力?

        魯:當時是負責學院的一些團學活動以及新媒體運營方面的工作。這主要是占用一些課余時間,只要把時間安排合理就不會影響到課內學習。此外,做學生工作還提高了我的執行力、組織能力、抗壓能力,反倒使我的學習可以更加有條不紊。

        對于本科生進實驗室參與科研,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和打牢基礎

        

        校友會:你已經在南京大學開啟了新的征程,目前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你覺得過往的研究經歷給你帶來什么?又將在新的征程中給你帶來哪些助力?

        魯:目前方向主要是二維有機晶體的生長、器件以及人工突觸器件的研究。過往的研究學習讓我對相關領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這為我日后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使我飽含熱情地更快投入新的研究工作中。

        校友會:你有哪些建議給理工科學弟學妹?你覺得大學期間本科生如何開啟科研之路?

        魯:對于學弟學妹的大學學習生活,我想說三點,首先大學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第二,不論是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都貴在堅持;第三,除了學習以及競賽、科研,也不要忘記培養或者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對于本科生進實驗室參與科研,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和打牢基礎,這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因此大家可以在學有余力的時候再去聯系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組。如果有幸老師同意,就可以先多去了解一些實驗室的方向及研究背景,看一些相關領域內的書籍及文獻。然后在實驗室里先跟著師兄師姐們做些實驗,等實驗基礎熟悉后,再多看文獻多思考多交流,在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指導下嘗試新的靈感,慢慢走向科研之路。

      設計大賽·征集

      更多>

      招聘

      更多>
      性色AV电影在线观看网址

    10. <li id="nbl3b"><tr id="nbl3b"></tr></li>
      <s id="nbl3b"><acronym id="nbl3b"></acronym></s>

        <rp id="nbl3b"></rp>